媒体报道

【转】艺术自信

2017-11-17
 

 

劳林·麦克拉肯(美国)

黑,白,红 / 2016 / 纸本水彩 / 96厘米×71厘米

       近期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国际性创展活动似乎昭示着在全球化视野下和当代文化语境中,中外美术交流格局正在发生着转向。

   国庆前后各种大展消息频传。先有“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通过来自102个国家的 601件作品全面展示了丝路沿途国家文明的碰撞。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各民族国家之间用艺术的方式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平台,更体现了我国在展览策划、资源整合、活动统筹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同样能够反映这一特点的还有正在北京7个专业艺术机构展出的“德国8”系列展,此展呈现了德国艺术从20世纪中叶至今经历的不同风格与潮流,也可说是对两年前在德国举办的“中国8”展览的回应。

      当下中国艺术界在立足自身的基础上不断地搭建各种文化交流平台,一方面体现出我们开放的视角和对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视,用艺术这种不同地域和文明通用的“语言”对话;另一方面,也能够体现中国正在以更加宏大的文化视野观照和梳理民族与世界、地域与全球的复杂关系,用文化自信的心态推动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表达、尊重、倾听、理解。

     而10月10日开幕的“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则是美术界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本土美术向更高水平发展的体现。近年来,中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成绩喜人,艺术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奋进,用美术的方式讲中国故事、展现出了当今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

     日前,台北鸿禧美术馆旧藏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于苏富比香港2017秋拍上,以2.6亿港币落槌,加佣金2.94亿港币,刷新了世界中国瓷器拍卖纪录。这不仅让我们惊叹于中国古代工艺大师的巧夺天工,更让我们体会到经典的作品自身所具有的穿越时空的、永恒性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这一点同样能够在中国古代经典绘画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举办的传统馆藏绘画、文物大展常常能够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甚至引发现象级的观展效应,令全国艺术从业人员以及爱好者趋之若鹜。这也力证了经过岁月洗刷后的艺术经典在当代依然有着共同的、符合本民族特性的审美认同和当代价值。即使在当代艺术十分火热的今天,这些带着深厚历史底蕴与高超技艺的作品依然能够获得声声赞叹,经得起细细品味,我们仍然能够从中发掘出无与伦比的魅力与值得继承学习的文化精髓。这些实例恰恰提示着我们,在回溯和继承中寻求渐进型的创新路径十分重要。

     在艺术全球化趋势愈加浓烈的今天,中国美术界各种国际交流项目越来越多。然而项目不在多,而在精;交流不在广,而在于有无思考。促进对话,善于提问和总结,才有益于我们探索如何使当代中国的艺术借媒介的延伸来构建和传播自身的话语逻辑,并最终在世界艺术之林中获得平等的话语权。对于创作者来说,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能够拓展艺术创作的内容与形式,而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根脉,才能够使我们更加自主、全面、客观地审视和塑造自身,并真正激活中国艺术的当代活力。

张祖英(中国)

下弦月(情系尼罗河组画之一) / 1980 / 布面油画 / 100厘米×80厘米

埃莱妮·帕夫洛普卢(希腊)

文艺复兴 / 2015 / 布面综合 / 170厘米×165厘米

 

记者 施小琴

转自《中国文化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 32 号楼 B 座 1701 室中国美协北京双年展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597593915975938359759382

网址:www.bjbiennale.com.cn(中英文)

表格下载地址:http://www.bjbiennale.com.cn/cn/zlzn/

        电子信箱:bjbiennal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