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何独树一帜?

2019-09-27

《中国美术报》第163期 美术新闻 


 

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持续打造“中国模式” 

【编者按】8月30日至9月20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以“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下简称“北京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来自五大洲113国的595位艺术家入选并参展,参展作品共计640件。其中,外国(含特展)作品446件,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作品194件,涵盖当代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及多媒体作品等。除主题展外,本届北京双年展还设有“白俄罗斯当代艺术”“韩国当代艺术”“新西兰当代艺术”“上合组织国家当代艺术”“从西班牙到南美洲当代艺术”“美国当代艺术”6个特展。在全国各族人民喜迎新中国70周年华诞、共享伟大荣光的美好氛围里,这场全球美术家积极参与的国际视觉艺术盛宴拉开了国庆艺术献礼的宏大序幕。
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专注于绘画和雕塑的双年展,北京双年展不仅体量大,也一直有着独特的文化主张。本届展览围绕“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主题,呈现出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样貌。


本期导读 

 

记者观察: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何独树一帜? 

▲殷铄 

当代艺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于中国参展作品的解读 

▲张晓凌 

凝视过去、现在与未来——关于外国参展作品的解读 

▲丁宁 


 

 


当今世界,各国在地球村中相互依存,共同面对着安全、资源、环境等众多挑战。在命运共同体中,“多彩世界”是否成为一种奢求?从威尼斯双年展到卡塞尔文献展,当代艺术家们早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们面对汹涌而来的生存危机,用尽了自己的想象力,以怪诞的讽刺以及各式隐喻来回应危机的挑战。这本来是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一条主线,而人类对审美价值无休止的追寻之心,却又分明指向了另一条连接历史和未来的道路。从古希腊到古代中国,对和谐之美和至臻境界的追寻,实际上超越了工业社会主导的现当代艺术体系所能呈现的价值。本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下简称“北京双年展”),正标记了东西方两个千年文明的相遇和一个新生艺术体系的端倪。略显局促的展览空间中数量庞大的作品,不仅提供了令人惊叹的视觉愉悦,更集中地呼应了主题。这在其他国际双年展中是很少见的。


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开幕式现场 


美术——来自古代文明的启示 


古希腊文明首先给了我们一个惊人的例子:忠于人眼的真实视觉逻辑、和谐的整体观,以及由理性的力量推动的纯粹表达的需求。因而古代希腊人在面对艺术的时候,决定永不停歇地去追求创作上的完美。希腊人提供了一种关于环境、建筑和人体的优雅尺度。这是一种适合人眼要求的尺度,只要一眼我们就能理解这种和谐之美。西方文明进入工业社会之前,古希腊人提出的这种和谐贯穿了整个西方艺术史。


【中国】胡洪波 多彩世界之生生不息 版画 


另一方面,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同样是独一无二的。从石器时代到今日,中国一直专心致力于艺术与创造力中的探索,长久以来,“中国”的概念只是存在于史书之中吗?不,它存在于自石器时代以来的出土文物、艺术品和创造性的器物之中。从它们中间,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艺术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则的遵循。孔子虽鲜有对美的直接论述,但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在两千年中一直遵循着秩序之美。即便在今天如此多元化的美术界中,这种秩序仍然在主导着中国当代艺术的进程,同时也成为中国有别于西方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在看似纷乱的多元化当代艺术创作中,充满活力和秩序感的图像,将传统带入了一个现代先进的中国社会,并孕育出一种面向未来的审美观、真实性和自主性,这正是本届北京双年展所传递出来的最重要的信号,也是中国艺术自古代发展到当代的必然。

 

国际化——中国倡导下的文明互鉴 


尽管主题“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的含义看上去比较抽象,然而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之下,它却比“愿你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或“以雅典为鉴”(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主题)更为直接和鲜明地表明了艺术家在面临着人类共同命运这一宏大问题时应该秉持的态度:以多彩、多元和开放性的姿态,共同寻求解决之道。在本届北京双年展中,这一直截了当的主题,非但没有限制艺术家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反而更激发他们完成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绚丽、深刻的主题性创作。


【法国】娜塔莉 · 梅尔 世界和谐 综合材料 


和众多光怪陆离的当代国际展览不同的是,北京双年展中的作品形式大多集中在绘画和雕塑,这绝非艺术观念上所谓的“守旧”,而是明确地表明了策展方的态度——同时也是随后召开的研讨会的主要议题:造型艺术仍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担当重要的角色。如果我们借用西方美术史中某些术语,那么展览作品集合了自印象派以来几乎所有的艺术流派和主义,以及所有主流的、民族的甚至是被边缘化的图像样式。这正体现了文明互鉴的本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先生三十年前提出的这十六字箴言至今仍然不时地在我们耳边回响。未来人类文明的互鉴共生,也将因中国的倡导而更加多彩。

未来——新本土艺术体系的曙光 


策展方的意图已经足够明确,以一场彻底的主题性视觉狂欢,把北京双年展打造成奥运会一般的艺术盛事。以现场的展览效果来看,这并非是组织者的一厢情愿。参展国家的数量创纪录地达到了113个,这不仅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创作、更具民族特色的图像,更彰显了中国在这一国际盛事中的号召力和主导地位。


意大利安娜· 圣蒂内洛 和平鸽 雕塑 

 

文化上交流与合作,不仅不会带来创作上的同质化,反而会让中国艺术家们开始找到当代艺术的本质与方向。他们开始摆脱对西方当代艺术的简单模仿与借鉴,转而以本土文化资源和社会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把建构新艺术体系这一宏伟的构想,真正提上了日程表,用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的话来说,“拥有5000年文明的丰厚传统和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生活,将给中国艺术家们以底气和自信。”“和谐”“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由中国所提出来的概念在新世纪已经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而逐渐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在本届展览上,这些字眼围绕着“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这个中心主题,在艺术家们的创作中,呈现出一片理想化的绚丽图景——这本身就是北京双年展不同于任何其他国际双年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宣示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文化决心,同时也显示了中国当代美术家们国际化视野和“敢为天下先”的自信与勇气。
没有人怀疑威尼斯双年展在国际艺术界中的影响力,也没有人怀疑巴塞尔艺博会的吸金与吸睛。而今年的北京双年展,“低调地”完成了一次由中国走向世界的蜕变:它在各种国际艺术大展中不仅独树一帜,更预示着中国和世界的全新未来。

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开幕式嘉宾合影 

 

 

转自《中国美术报》第163期 美术新闻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 32 号楼 B 座 1701 室中国美协北京双年展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597593915975938359759382

网址:www.bjbiennale.com.cn(中英文)

表格下载地址:http://www.bjbiennale.com.cn/cn/zlzn/

        电子信箱:bjbiennale@163.com